北京市律师事务所 律师网站          
 
 

民事诉讼律师 >> 审查起诉

人民法院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取得立案工作的新成效

日期:2015-04-28 来源:北京律师事务所 作者:北京律师 阅读:24次 [字体: ] 背景色:        

浅谈当前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者:义马市人民法院 黄中强

立案工作辐射面广、任务重、难度大,人民法院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取得立案工作的新成效,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是广大立案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现实问题,笔者现结合自己基层一线工作实践,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立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立案、信访不分。我国法律对立案庭的职能配置未做明晰规定,全国法院在推行“大立案”格局模式的影响下,立案庭承载的职能繁多,除担负正常的立案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办理诉讼费的减、免审批,解决法律咨询、负责送达保全、速调、上诉案件的移送、审判流程管理等工作,同时又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处理全院的涉诉信访案件,还要负责司法统计,兼管诉讼收费。从实现立案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角度而言,涉诉信访案件处理不应归立案庭管理,而当前立案庭的专职任务已十分繁重,如另把任务重、难度大的信访工作再融入到立案庭的工作范围内,势必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弱化了立案庭的工作职能,也极大地降低了立案庭的工作效率。

(二)立、审不严,影响质量。立案是诉讼程序的首要环节,立案工作的好坏同样影响着审判质量,实践中主要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原告的诉状形式的内容审查不严。如有些工作人员在立案时审查不严,致使有少量的有涂改痕迹的案件草率立了案;有的是对原告提供的被告送达地址不详核实不严,也造成了送达不能。二是对立案的必备材料要求不严。比如离婚案件应当提供结婚证复印件,如结婚证丢失的,也应当出具民政部门的结婚证明,但有些立案人员仅凭《离婚协议书》及撤诉裁定书就立了案,其它案件纠纷也要原告提供民事法律关系的主要凭证。三是立案时间把握不准。例如对一些判决不准予离婚或撤诉、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裁判文书生效未满足6个月,因时限计算失误而提前立案。四是立案范围把握不准。当前,许多社会单位在遇到自己不愿意或处理不了的问题,常常不负责任的为相对人“出谋划策”,让相对人到法院起诉,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来访者或起诉者大量存在,但实际上,一些问题是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根本不属于人民法院立案管辖范围。

(三)送达马虎、延误开庭。当前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也日益加剧,立案庭的送达任务也十分繁重,而人员配备严重不够,加上少数送达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强、送达技能较差,致使送达工作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实践中突出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乱送达。有些送达人员只图简单了事,常把诉讼文书交由受送达人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负责人签收、或由分家另住的兄弟、邻居转交,这样的送达方式明显与法律相悖,不能产生送达效力。二是留置送达的,缺少见证环节。司法实践中,由于基层组织的代表难求,造成目前见证难,迫使送达人员在见证环节上“弄虚作假”,这样的送达也不能产生送达效力。三是受送达人签收的,不注明代收关系。送达人按规定应注明受送达人与代收人之间的身份关系,如不注明代收关系的,审判法官则无法判定送达能否产生效力。若草率开了庭,案件上诉后,中院则以原审审判程序严重违法为由发回重审属错案,这样的案例在实践中也时有发生。可见,送达行为不规范,必会影响正常开庭。

(四)“导诉机制”缺失、增大风险。如今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在职能配置,人员配备上存在严重不足,它已严重制约着基层法院全局工作的整体推进,创新机制也不能如期完成,既便建立起来了,也大都是流于形式。比如,一些基层法院、立案导诉机制至今未建立起来,从而给法院立案工作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样既增大了当事人的诉讼风险,也加大了审判风险。

(五)移送拖沓、降低效率。当前,绝大多数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立案庭的移送工作比较混乱,主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案件的诉讼文书的送达无时限约束,随意性较大,送达的快与慢,完全取决于送达人员的工作态度,以致产生了拖延送达、关系送达的现象,这样影响了案件的排期及移送。二是排期案件的移交手续不清。移送案件时,立案庭只注明材料的页数,未写明材料的原貌,是原件、还是复印件,有的案件移送的时限拖得过长,少则一星期、多则半个月,由于审限是从立案之日起计算,这样立案庭会挤占了审判部门的审限时间,这个问题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三是上诉案件的移送工作缓慢。由于我国现行规制中没有对上诉案件或信访案件的移送期限作出明晰的规定,致使立案庭的上诉案件的移送处于“自由”状态,严重延误了上级法院的审限,也增大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二、改进法院立案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配置、强化职能。鉴于目前我院立案庭的职能多、人员少的实状,为解决效能不高的问题,必须从立案体制上做谋划和创新,于是,在如下几个面着手改进:一是净化立案庭的职能。根据立案工作的特点及司法实际的需要,应将涉诉信访这一大块行政事务性工作从立案庭剥离出去,有的法院将信访工作划归立案二庭专管,这样做,既减轻了立案一庭的工作压力,也强化了立案庭的职责;二是配足力量。在司法资源配置上应向立案庭倾斜,让那些责任心较强、业务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好的法官或司法辅助人员充实到立案一线,以保证立案工作健康、高效运转。

(二)强化意识、保障质效。筑牢三个意识:一是筑牢公正意识,立案法官始终要牢记公正立案自己的第一职责;二是筑牢责任意识,在立案工作中要牢记立案庭的工作是全局工作的重要一环,立案法官或其它工作人员必须带责上岗,用心做事;立案法官必须做到细审查、严把关,做到立案既合理又合法;送达人员必须做到送达及时与规范;排期法官也要做到科学、阳光排期;三是筑牢司法为民意识。立案庭的工作人员应有全局观念,在司法为民的服务“窗口”上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仅要公正服务,同时也要主动服务,并且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司法服务水平。

(三)完善机制、提升形象。扎实推进立案庭的工作,必须推出如下举措:一是建立或完善导诉机制,让当事人正确评估诉讼风险,这样既减少了立案工作中的不必要麻烦,也降低了诉讼与审判的风险,更提高了司法效率。二是建立合理的送达时限机制,同时应将送达时限机制书面告知当事人,让诉讼当事人了解送达工作的进度,通过该项举措,既解决了拖延送达、关系送达现象,也强化了送达人员的责任感。三是建立排期适格“准入”机制。对送达不规范的案件不能排期,已排了期的也应取消,待验收“送达工程”合格后才能确定最后排期日期,此项工作非常重要应由立案庭负责直接审查把关,这样能解决以往送达、排期、开庭三方之间的矛盾关系。四是建立“一厅式”服务机制。立案工作实际是一种司法服务,建立“一厅式”服务模式,旨在解决当事人的实际困难,让当事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扫描左边二维码手机访问

分享到微信

1. 打开微信,点击“发现”,调出“扫一扫”功能

2. 手机摄像头对准左边的二维码,打开文章

3. 点击右上角分享文章




特别声明:本网站上刊载的任何信息,仅供您浏览和参考之用,请您对相关信息自行辨别及判断,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本网站部分内容转自互联网,如您知悉或认为本站刊载的内容存在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进行网上留言,本站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联系电话:15313195777。